海洋政策Marine Policy期刊發表Oceana所支持的新研究,發現來自中國、西班牙及美國等富裕國家的有害漁業補貼對幾內亞比索、索馬利亞及納米比亞等,仰賴漁業保障其糧食安全及生計的貧窮國家造成不成比例之影響。

該文件延伸分析Oceana透明海洋倡議,揭示有害漁業補貼約有20%-37%用於支持在其他國家水域或公海之遠洋漁撈,每年相當於約53億美元之產值。根據人類發展指數衡量,支持在非常貧窮國家之漁撈,有超過40%來自富裕國家的有害漁業補貼。

Oceana高級分析師兼該論文主要作者Daniel Skerritt博士說:「有害的漁業補貼最初旨在藉由降低漁撈成本來促進經濟增長,但實際上會加深不平等並威脅海洋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已讓數以十億計人口面臨糧食及經濟不穩定之風險,這類有補貼的過漁正在損害較貧窮國家之漁業。」

該研究發表之際,世界貿易組織(WTO)重啟談判以抑制有害漁業補貼之提供。儘管WTO會員於去年6月達成協議,但Oceana表示重要問題仍未解決,包括禁止造成產能過剩及過漁之補貼。

共同作者、加拿大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漁業經濟研究組主任兼Oceana董事Rashid Sumaila博士說:「他們必須解決這些在其水域或他國水域長期存在之權利失衡問題,以確保海洋能為後代子孫保有生產力。」

作者群鼓勵受到補貼漁業最大影響之國家能強化及執行進入其水域之規則。這可借助改進後之WTO協定、雙邊入漁協議或其他國家間談判來實踐。特別是非洲及大洋洲部分地區,可能需要資金來助其管理漁業、重建受損魚類系群,並更有效消除其水域中因補貼所造成之損害。

Skerritt博士說:「把支持遠洋漁撈的資金重新用於受災嚴重地區以進行更公平之沿海發展、漁業管理和執法,將會是積極一步。世貿組織會員應認真考慮採用『污染者付費原則』,由造成生態及社會損害的人負責承擔修復費用。」

https://www.ofdc.org.tw:8181/web/app/IF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