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以八戶與函館為母港前往北太平洋進行赤魷夏漁期第一航次漁撈作業之中型魷釣船船凍赤魷返港卸售已於今年8月10日結束,據八戶魚市場表示作業之23艘船總卸售量為2,583公噸(內含19艘八戶船2,158公噸與函館船4艘425公噸),比去年夏漁期第一航次之總漁獲量少15%。據說所有23艘船都已轉為捕撈日本魷之漁船,因為自2018年以來,北太平洋赤魷第二航次之夏漁期作業已全面暫時停止。這些第一航次作業漁船於返港途中的魚群觀測等,判斷第二航次漁況沒有指望而決定終止夏漁期作業。其後,大型魷釣船預期於10月歸港卸魚,漁獲量大致為150公噸左右,因此此一夏漁期北太平洋赤魷之供給量大致在2,700公噸上下。與上一漁季中大型魷釣漁船一、二航次合計3,650公噸相比,供應量減少30%,與前2年(2020年)之7,150公噸漁獲量相比,更減少60%。

另一方面此一漁季之魚價則創空前紀錄。北太平洋赤魷近年來已逐漸成為漁況低迷日本魷之替代品,其販售通路已開始擴大中,然而此一漁季產地市場相關人士早就預測「漁季不會有第二航次作業」,減產是必然,即供應量減少而影響市場行情。漁獲主體之去耳胴體肉於7月22日在八戶的首次標售,11-15尾一箱,10公斤價格由7,950日圓起跳,且其後強勢高漲,7月28與29日一箱達1萬3,700日圓。雖然因首標「太貴」而望之卻步,致8月初曾一度有下跌之行情,但到了漁季末期,連耳朵與觸腕的交易也變得熱絡起來,市場行情再次變得強勁,耳朵一箱價格達1萬3,050日圓。據該市場相關人士表示,此一漁季全魚(赤魷)之平均單價於8月9日來到最高點,創下1箱1萬470日圓之紀錄。八戶與函館之漁季平均單價約9,200日圓上下,是去年夏漁期平均單價4,307日圓的2倍以上。較今年冬漁期之6,083日圓平均單價,亦上漲五成多。

北太平洋赤魷於日本是作為海外壽司加工之原料魚,需求量很大,據說是引領今年市場行情高漲之主因,另外作為魷魚絲與家常菜之原料魚交易也有增加之趨勢。然而原本因為北太平洋赤魷之供應較日本魷安定且便宜,致其需求強勁的擴大,但此漁期則顛覆了此一事實,因此有赤魷加工業者表示「北太平洋赤魷此一漁期新上市時,當我向客戶詢問新產品的銷售價格時,表示此一價格他們難以接受,因此不得不檢討暫停產品之生產」。因此對北太平洋需求不足擔憂之聲已開始透露了心聲。

https://www.ofdc.org.tw:8181/web/app/IF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