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秋刀魚棒受網漁船兼營紫魷釣漁獲試驗作業證實可確保有盈利
日本水產研究及教育機構開發調查中心於今年8月8日發表該中心利用秋刀魚棒受網漁船兼營西北太平洋紫魷魷釣漁撈試驗作業之結果。儘管這是第一次進行此漁撈挑戰,但在35天漁撈試驗作業中,有80公噸之漁獲,幾乎與專業中型魷釣船日均漁獲量相當。如果從秋季開始的秋刀魚漁撈作業也能維持一般專業船漁獲水準的話,則此棒受網兼魷釣的營運就可以確保獲利。
有鑑於近年來秋刀魚漁獲低迷不振,開發中心於今年5月16日至7月4日間進行了與大型秋刀魚漁船相容性較高的西北太平洋公海紫魷魷釣漁法兼營漁撈試驗作業。此漁撈試驗作業使用民用漁船第8若潮丸(199船噸級),船員除漁撈長尾本俊幸等14人外,在船上配備20臺自動魷釣機,並配有傘錨來穩定船體,將其改造成與日本中型魷釣漁船類似。漁撈試驗之作業漁場以東經178-180度為中心。漁撈長雖然也是第一次嘗試公海紫魷魷釣作業,但他很仔細讀取表層與底層水溫圖及潮流之資訊,以縮小可能之漁場範圍結果,每日最大漁獲量約達4公噸。
魷釣漁法所使用之集魚燈採用原秋刀魚棒受網漁船之集魚燈,但據當時隨船進行釣獲試驗調查的中心調查員表示,原秋刀魚集魚燈的放置位置與光線分布均根據需要進行改變,因此對紫魷的誘引與集中、釣獲等都沒有影響。
而釣獲之紫魷,在船上進行解體,冷凍分級包裝等為不同於秋刀魚作業之新工作,而且該船的船體結構及作業動線與專業魷釣漁船不同,因此船員只能依靠人力將漁獲物作成製品並包裝,放入冷凍庫與魚艙中。然而漁獲物之去耳,每箱16-20尾(10.5公斤)者,每公斤卸售單價837日圓,每箱21-25尾者1公斤788日圓,即市場對漁獲產品之評價頗高。
因該船是秋刀魚棒受網漁船,因此進行魷釣作業有些不能如魷釣專業船的情況,例如魷釣機並不固定在船舶之一處,而是隨機應變建立靈活且不受傳統束縛的作業流程。不過漁撈試驗作業完成後,開發調查中心對秋刀魚漁船兼營魷釣之營運效益進行評估。每個月之人事費與燃油費、船體改造費等需要2,513萬日圓,而漁獲之卸售金額達3,045萬日圓,即遠大於開銷成本,確保有盈利。目前該船入秋後即將恢復其本業,即秋刀魚漁撈作業,如能達成平均卸售金額的話,則此兼業作業為一可行之方式。
此兼營魷釣之航次,船上船員為原秋刀魚漁業原班人馬。即透過兼業營運,讓船隻營運的天數得以增加,確保全年更容易僱用船員,有助穩定船員之僱用,與該船只進行秋刀魚漁業相比,船員更容易填補空缺,也更容易參加海洋技士考試等事實均增加此兼營漁業之吸引力,特別對年青船員而言更為凸顯。
據此漁獲試驗負責人表示,結果顯示漁獲試驗成績直逼專業魷釣船,而且此兼營也增加了搜索漁場的「眼睛」,提高了整個紫魷魷釣的作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