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產品界龍頭之一的Maruha Nichiro股份有限公司於今年9月9日宣布,其所進行秋刀魚商業化規模養殖試驗大獲成功。相較於鰤魚、鮭魚等成長期通常需耗時2至3年,已知養殖秋刀魚從卵至成魚僅需約半年時間,若人工養殖進展順利,預期每年能收得2次漁獲。期盼未來能盡早實現以人工授精篩選出成長快速、體型優秀的雄魚及雌魚做為種魚,續而朝向人工授精育種繁殖、商業化規模養殖之目標前進。

M公司專職養殖研究之部門、位於鹿耳島縣南薩摩市之Maruha Nichiro養殖技術發展中心,接受海藍島福島水族館於2023年10月提供之秋刀魚魚卵,以及全球首次成功於水槽內繁殖之飼養技術後,始得進行秋刀魚養殖研究。

黑鮪、五條鰤(青甘)、杜氏鰤(紅甘)或嘉鱲(紅鯛)等生產之人工魚苗,經實際觀察研究而掌握到長期飼養及研究開發之技術。秋刀魚飼育用餌料或設備不斷審視改進,於2024年6月出貨前,成功將體重培育至超過100公克之規格;此外,同年10月亦成功進行秋刀魚人工授精,且持續累積朝商業化規模發展之秋刀魚人工養殖技術。

雖然據報導今年野生秋刀魚漁況甚佳,但與2008年的漁獲量35萬5千公噸相較下,其漁獲量仍然大幅滑落到當年之十分之一以下。市場卸售價格居高不下情況隨之而來,早年秋天品嘗當季秋刀魚美味的歡樂情景已不復見。

本次挑戰人工養殖秋刀魚的瓶頸,在於秋刀魚易因外在環境光度變化而受驚嚇,撞擊養殖水槽壁或海面養殖箱網等設施,使鱗片容易剝落,且受風浪與海流影響的海面箱網飼育環境中,魚體表面受損風險極高,未來亦考慮陸上養殖之可能性。

對於M公司而言,對秋刀魚進行商業化規模養殖之技術已明朗化,下階段目標是,審視如何將最具價值的出貨體型(無論冷藏或冷凍)或處理方式(全魚RD、去內臟GG及去頭DR)進行販售。M公司認為,即使今年秋刀魚漁況極佳,但在漁業資源無法穩定之情況下,海洋性蛋白質來源有不足傾向。M公司將以拓展人工養殖水產品之可能性為目標,繼續投入養殖技術之提升。

https://www.ofdc.org.tw:8181/web/app/IF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