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新研究預測,若再不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去紓緩氣候變遷,全球魚類資源將無法恢復至永續水準。

加拿大卑詩大學、美國史丹福海洋解決中心及瑞士伯恩大學的研究人員預測1950年至2100年間,全球不同的溫度上升及漁撈活動範圍對生物量或對特定地區以重量計魚類數量之影響。該模擬顯示,氣候變遷將使加拿大在內的226個所研究之海洋區域中103個區域之魚群數量,低於歷史水準。在預期21世紀全球暖化的情況下,該等魚類將難以再重建其數量。

「雖然更多以養護為導向之漁業管理,對於氣候變遷下重建過漁之魚群,非常重要。然而,僅依靠該方法仍不足夠,紓緩氣候變化對於魚類資源重建計畫,也相當重要」,主要作者、海洋與漁業研究所(IOF)教授William Cheung博士表示。

研究小組,包括史丹福海洋解決中心的共同作者Colette Wabnitz博士,使用電腦模型去找出使過漁種群所無法重建的氣候變遷水準。Cheung表示,目前與工業化前相比,全球升溫幅度有機會超過攝氏 1.5 度,並在未來數十年內達到近 2 度。

該研究預測,平均而言,當漁業管理將重點放在每年最高可持續漁獲量時,額外氣候(溫度升高攝氏1.8度)對魚類的影響,將使得種群無法再自行重建。

即使世界各地的人只捕撈年度最高可持續漁獲量的四分之三,種群也無法在暖化程度更高的(4.5度)情況下重建。

Cheung博士表示:「亞洲、太平洋、南美及非洲的熱帶生態區域因魚種向北移動至較冷水域,且因為漁撈需求而無法恢復,故正在經歷魚種數量下降,這些是最早感受到全球暖化影響的區域,且我們的研究也顯示,即使氣溫略升高攝氏1.5度,仍可能對依賴漁業來保障糧食及營養安全、收入及就業之熱帶國家,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該研究推測,在最壞的情境下,若未採取任何措施來紓緩全球暖化(包括達到國際議定之目標),以及發生過度漁撈超過可持續目標,全球魚類資源將下降至目前水準的36%。

共同作者、IOF 博士後研究員 Juliano Palacios-Abrantes 博士說:「要重建種群,須將氣候變遷充分納入考量。我們生活在一個各種情況皆相互關聯的全球化世界裡。我們發現這樣的情況在熱帶區域最為顯著,但北極(許多被採捕的魚種成熟較緩慢)或愛爾蘭、加拿大及美國(漁獲死亡率很高)亦然。即使我們研究以養護為重點的情境,該等氣候變遷仍將使魚類種群難以反彈。」

Cheung博士說,由於氣候變遷,世界上的系群已不太可能回復到歷史水準。Cheung博士並補充:「我們正處於一個轉捩點。需要全球一同協調努力,制定切實可行的海洋養護措施,以支持生物量在氣候變遷下仍能有效重建。這些需要瞭解海洋多樣性對生計及經濟的貢獻方式,尤其是在熱帶海洋生態區域,以及為實現更大生物量重建潛力,要求對漁撈活動進行更嚴格的限制。」

https://www.ofdc.org.tw:8181/web/app/IF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