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斯里蘭卡、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獅子山、及摩洛哥等四國存放批准文件至聯合國,2025年9月19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養護及可持續利用國家管轄以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協定(簡稱BBNJ協定或稱公海條約)已達正式生效所需之60份批准文件門檻,該協定將於120天後(2026年1月17日)正式生效。公海聯盟(High Seas Alliance)之理事Rebecca Hubbard表示,此歷史性時刻是全球政府之外交及利害關係者經年累月奉獻的結果。公海條約是多邊主義的有力證明,並展示當大家為佔地球面積70%海洋之共同利益團結起來時,世界可取得什麼成就。今天標誌重要的一步,當承諾開始轉為行動。

該條約是第一部保護公海中海洋海生物的有法律拘束力國際協定,公約佔世界海洋面積三分之二,在確保健康地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提供新工具透過可在國際水域設立海洋保護區(MPAs)終止生物多樣性喪失、及確保有計畫的人類活動經過環境影響評估,並透過知識提升和科技取得、能力強化、及對發展中國家提高公平性,確保海洋遺傳資源利益公平取得及分享。此等條文對達成氣候及生物多樣性全球目標,包括2030年前保護30%地球陸地及海洋之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 30x30目標。

該條約是經過約二十年之討論及磋商,於2023年6月通過,並於2023年9月20日開放簽署。帛琉為第一個於2024年1月22日批准條約的國家,隨後各區域國家亦加入,除60份批准文件外,有142個國家加上歐盟已簽署,表示渠等有意批准該條約。

在該條約下,第一個締約方大會必須在生效後一年內召開,很可能於2026年底。籌備工作正在聯合國進行,為CoP1及時建立制度和流程,以確保該條約的志向及長期功效。各國政府及利害關係者也著手為發展公海MPAs擬定提案,一旦該條約開始運作,以保護重要生物多樣性棲地,包括薩拉斯-戈麥斯和納斯卡海嶺(Salas y Gomez and Nazca Ridges)、勞德霍伊海隆和南塔斯曼海(Lord Howe Rise and South Tasman Sea)、馬尾藻海(Sargasso Sea)及東太平洋的熱穹結構(The Thermal Dome)等。

Rebecca Hubbard表示,達成60份批准文件並非終點,只是起跑點。該條約的真實力量在於全人類的參與。雖然必須慶祝此令人難以置信的進展,也呼籲所有其他各國加入此歷史性協定,俾在未來的第一屆締約方大會有全球更多國家參加。

於2025年9月25日假紐約開始舉行的聯合國大會高層級週,預料將有更多批准文件存放。

何勝初,摘譯自highseasalliance網頁新聞,19 September 2025

https://www.ofdc.org.tw:8181/web/app/IF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