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於6月6日出刊的報告,透露過去70多年全球漁業管理令人震驚的失敗。該報告以全球公海條約(BBNJ協定)可如何協助修復公海管理不當為題,詳述區域漁業管理組織(RFMOs)如何在全球過漁情形出現時未妥善管理,造成所有經評估的魚類系群有35.4%遭嚴重過度捕撈。RFMOs會員包含國家,其存在是為可持續管理漁撈及漁撈在國際水域的影響。

該報告也提出於2023年6月通過的全球公海條約如何能因應目前之海洋危機,有超越狹窄部門性方法的工具,與RFMOs合作以化解此破碎的現狀。

綠色和平組織北歐分會保護海洋項目負責人梅勒(Laura Meller)表示,科學及為後代子孫保障豐富魚類族群,應當是引導政府選擇的指針。然而,RFMOs卻忽視人類歷史從未見過規模的工業化海洋掠奪。此破碎的系統優先考量少數富裕國家的採捕,並超越保護所有其他人。各國政府必須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優於採捕上,並批准全球公海條約,使未來保護和正義作為海洋治理的核心。

該報告是在6月7-8日召開以「熱衷於改變」為題之國際海洋會議前提出,在會議中討論海洋治理解決方案,並解釋RFMOs為何未在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方面履行其任務。在這方面的核心是,在決策過程中濫用共識決,讓單一國家可阻撓重要措施,造成有重大利益衝突公司之影響力,及RFMOs持續未依循科學意見。

自從70年前有RFMOs以來,由於渠等未能防範過漁、敏感性物種大量減少、及脆弱海洋生態系之破壞,海洋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該報告也呈現在科學過程中將疑點作為武器,通常造成決策中讓過度採捕持續及阻礙可保護環境的措施。

梅勒補充稱,關起門來,企業無視RFMOs之存在,使RFMOs無能為力且適得其反。在他們看來,海洋危機已墜入深淵,破碎的現況必須有所改變否則為時已晚。全球公海條約有望提供此希望,倘在2025年得以批准,使各國在2030年前保護30%之海洋,讓海洋生物在RFMOs數十年間之管理不彰有機會復甦。

綠色和平組織呼籲各國政府緊急批准全球公海條約,使其在2025年6月召開之聯合國公海大會前生效,率先達標的政府也必須在第一份海洋保護區提案中有進展。

https://www.ofdc.org.tw:8181/web/app/IFI.xhtml